欧意交易所,欧意,欧意交易平台,欧意注册,欧意靠谱吗,欧意APP下载,欧易交易所官网,欧易下载,欧易下载链接,欧易apk下载,欧易网页版,欧易交易所,欧易下载,欧易官网,okx官网,欧易客户端下载
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10:00,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金融助力贵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金融办、省委金融工委(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主任、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龚雁,省财政厅地方金融处副处长邓旭,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邓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贵州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许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贵州监管局副局长王宇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图文实录。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介绍金融助力贵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委金融办、省委金融工委(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主任、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龚雁,省财政厅地方金融处副处长邓旭,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邓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贵州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许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贵州监管局副局长王宇。他们将介绍有关情况并共同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省委金融办、省委金融工委(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主任、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龚雁:
大家好!非常高兴与各位媒体的新老朋友们见面。首先,我代表省委金融办,向各位媒体朋友以及社会各界,对全省金融工作的关心与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接下来,我简要向大家介绍金融助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经济思想和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贵州省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行动方案》等文件,建立常态化政金企融资对接机制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千名行长进千家商会”等活动,创新小微企业融资特色产品和服务,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积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信贷方面,截至2025年7月末,全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9051.24亿元,同比增长6.16%;全省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共计782.55亿元,全年累计发放415.64亿元,实现对全省88个县(市、区)的政策全覆盖。
直接融资方面,2025年168家省级上市挂牌后备企业中民营企业114家,占比67.86%;全省民营上市公司再融资298.49亿元,占比36.33%。截至2025年7月末,黔晟国资、贵州金控集团旗下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民营企业项目503个,投放金额507.24亿元,分别占项目数和投放总额的42%、45.26%。
担保增信方面,2025年7月,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净资产241.66亿元,在保余额785.09亿元,在保户数8.35万户。其中,对民营经济担保业务在保余额472.75亿元,占比60.22%;上半年新增民营经济担保额162.29亿元。
今年以来,省委金融办常态化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推广应用贵州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8月份印发《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专项行动》政策文件,研究制定多项有力措施,着力打通融资堵点。省财政厅落实财政贴息政策,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帮助解决融资难题。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积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不断优化金融资源对民营经济的配置,持续提升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力度和服务水平。贵州金融监管局强化监管引领,落实差异化监管政策,督促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金融业务的内部资源保障;开展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组织银行机构积极参与“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引导信贷资金直达小微企业。贵州证监局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综合运用资本市场“股债基期”各类工具,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下一步,省委金融办将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持续加大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支持力度,会同驻黔金融监管机构和省级有关部门加强横向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同时,加强纵向统筹,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持续做好“引金入黔”和金融“五篇大文章”、政金企融资精准对接等工作,为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努力提升贵州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满意度、获得感,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按照金融机构融资准入条件,精准摸排企业融资需求,梳理本行业、本领域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合理有效融资需求,对企业融资需求进行精准画像和动态更新,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精准推送。引导金融机构实现“白名单”企业100%走访与对接,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实施利率优惠、审批优先、快捷放款。
大力推广“442”银担风险分担模式和银担批量“总对总”模式,适当提高省级再担保分险比例和风险容忍度。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逐步减少、取消对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等经营主体资产抵(质)押等反担保要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信用担保业务,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担保费率优惠措施。用好省级风险补偿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最高给予30%风险补偿。对小微企业、“三农”主体收取的平均担保费率不高于1%的,继续实施差额保费补助政策。
引导金融机构拓宽抵(质)押品准入范围,将基酒、生物活体等动产和数据资产、知识产权、碳排放权、应收账款、保单等纳入质押融资范围,引导行业协会、专业机构、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针对抵(质)押评估难、互认难、处置难等问题,加快研究建立专业性强、公信力高、各方可用的价值评估、收储、交易、处置机制。
落实《贵州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大力开展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用好挂牌上市直联审核机制,加快到新三板挂牌和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支持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引导上市公司聚焦自身高质量发展进行并购重组。发挥贵州省科技创新天使股权投资基金、贵州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基金作用,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建立相应激励约束制度机制。建立民营企业发债储备库,建立健全增信、担保、贴息等多元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
谢谢您的提问。为有效缓解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我省出台的财政支持政策主要有风险代偿补偿、担保、贴息、基金等政策。
截至2025年7月,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净资产241.66亿元,在保余额785.09亿元,放大倍数3.25,在保户数8.35万户。支小支农担保在保余额754.9亿元,占比达96.15%,上半年新增支小支农业务242.79亿元;对民营经济担保业务在保余额472.75亿元,占比60.22%;上半年新增民营经济担保额162.29亿元。
2024年底,省财政厅联合科技厅等五部门发文,将单户担保上限金额提至3000万元、省级分险比例提至60%、放宽抵质押要求,撬动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类、质量类中小企业发展,有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年,省财政厅印发担保费补助的通知,对收取1%以下的银担风险分担模式业务的担保费率补助至1.5%,引导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降费让利,降低民营、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综合融资成本。截至2025年7月底,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降至0.79%。
省财政厅持续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分险体系。自2022年起,出台相关文件,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国家一省级一市县”三方分险合作体系,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2亿元省级风险补偿金,小微企业和“三农”担保贷款最高给予30%的风险补偿,弱化盈利性考核,提高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获得率。目前,已累计为担保机构代偿项目补偿超6000万元,支持全省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
2023年,财政部发文明确中央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对返乡创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及小微企业,按贷款利率50%给予贴息,支持就业创业。截至目前,拨付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14.47亿元,其中部分可用于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推动全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约73亿元。
2024年,依据财政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的文件,经营主体纳入设备更新项目清单且贷款获央行设备更新再贷款支持的,中央财政给予1.5个百分点贴息,贴息自贷款划付供应商账户之日起算,期限不超过2年,后续政策调整按新规定执行。截至目前,拨付贴息资金279.16万元,支持发放设备更新贷款2.37亿元。
2021年起,省财政统筹预算资金,分类设立并注入“四化”及生态环保、新动能基金等6支基金,聚焦省内优质企业与重大项目,带动银行贷款及社会资本投向“四化”及生态产业。截至目前,支持民营企业项目201个、金额360.52亿元;支持小微企业项目219个、金额316.29亿元。2024年,设立贵州省科技创新天使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引导基金生态链。
据我们了解,央行下达了一系列金融政策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请问这些政策对贵州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谢谢您的提问。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和人民银行总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积极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不断优化对民营经济的金融资源配置,持续提升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和服务水平。
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向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的政策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提供低成本贷款。截至7月末,全省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共计782.55亿元,全年累计发放415.64亿元,实现对全省88个县(市、区)的政策全覆盖。
督促金融机构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推动民营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走深走实,推进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1-7月,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4%,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制定印发《贵州省“增活力 促发展”金融支持普惠主体发展专项行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指导金融机构从战略定位、机构设置、资源配置、产品创新、服务优化、风险防控等方面不断强化能力建设,为民营经济主体提供更加丰富、优质、多元的金融服务。截至2025年7月末,全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为9051.24亿元,同比增长6.16%,高于同期各项贷款余额增速0.96个百分点。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六部委出台了《关于在青海西宁、广西百色、贵州毕节、宁夏固原、广东茂名五地深化普惠金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7项改革举措,明确了毕节市深化普惠金融改革的11项主要任务。下一步,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将紧密围绕主要任务,持续支持毕节市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提升改革能效,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依托人民银行总行牵头建设的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组织全省20家金融机构广泛参与平台试点使用,实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行为的连续、动态分析,为金融机构授信决策提供支撑,助力金融“活水”精准浇灌民营经济。截至7月末,各试点金融机构通过平台发放贷款1600余笔,金额40余亿元,其中,普惠小微贷款笔数占比近九成,信用贷款笔数占比过半。
持续推广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指导辖内金融机构聚焦重点和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抵质押品范畴,盘活动产资源,创新推出“黔林贷”“取水权”“碳票贷”等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推出“竹链贷”“辣链贷”等供应链融资产品。2021年以来,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新增登记10.10万笔,查询44.45万笔,注册用户1926个;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新增融资1.23万笔,融资金额4871.14亿元,中小微企业融资金额占比达85.74%。
下一步,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指导金融机构用足用好货币政策工具,不断健全适应民营经济主体融资需求特点的组织架构、产品服务,积极发挥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等征信基础设施的增信促融作用,持续提升民营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获得感。
据了解,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请问贵州金融监管局如何推动这一系列政策落地见效?
答:谢谢您的提问。2024年10月以来,贵州金融监管局认真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安排,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建立我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积极主动、组建专班,推动第一时间传达、对接和汇报,召开省级层面部署会,建立辖内监管部门“1+8+71”三级联动机制、实现机制全覆盖,组建行业专班930余个、派员参与区县专班,形成行业“一盘棋”格局。因地制宜,制定细化配套制度,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协调市场监管、税务、工信等部门分批次梳理优质企业名单,开发上线“走访码”,鼓励银行机构加强产品政策宣传,组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园区、社区、乡村等,走访摸排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做好实时研判、数据监测、分析通报、调研走访、专项提示等,跟进调度机制运行。在重点地区探索建立牵头银行包区、结对共建等工作机制,分类引导不同类型银行机构发挥专业优势,推动银行机构创新“小微快贷”“外贸e贷”“科创黔行贷”“黔农·微旅贷”等小微企业融资特色产品服务,强化重点监管政策落实,用好“两张清单”,做好“两手牵”,引导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今年2月起,会同发展改革、商务、海关等部门,单列外贸板块,仅1个多月时间就完成有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走访全覆盖,支持稳外贸稳增长。将走访对接范围扩大至全部民营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消费等领域支持。针对机制运行难点堵点,及时优化调整方案,突出发挥行业优势,提升走访对接效率。借鉴外省经验探索建立“绿黄红”机制,通过协调政府职能单位、银行、担保机构等部门,及时跟进辅导,针对性修复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机制走深走实。
引导银行机构将无还本续贷政策、尽职免责制度等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嵌入机制进行安排。用好无还本续贷政策,扩大续贷政策惠及面,做好中小微企业贷款到期接续支持,缓解中小微企业难题。落实尽职免责制度,提升基层机构和一线人员敢贷愿贷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全省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开展责任免除的贷款免责金额和免责人次,同比分别增长98%和55%。
截至8月末,全省各地累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类经营主体313.40万户,累计授信3293.16亿元,发放贷款2418.20亿元,信用贷款占比53.10%。为外贸企业授信368.83亿元,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11.10亿美元。全省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1470.57亿元,同比增长86.42%。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在民营企业座谈会和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增量政策,健全完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持续增加信贷供给,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重点领域,助力扩内需促消费,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质效。
在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方面,贵州证监局有哪些工作举措,进展成效如何?
答:谢谢您的提问。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贵州资本市场和贵州证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新“国九条”出台以来,证监会配套出台了“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及科创板“1+6”改革等系列政策措施,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贵州证监局深入贯彻落实证监会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综合运用资本市场“股债基期”各类工具,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深入开展资本市场培育“春蕾行动”计划,创新打造“四库一联盟”服务平台,即:建立股权融资库、并购重组库、债券项目库、期货服务库,以及成立贵州资本市场服务联盟,通过搭建涵盖资产端、资金端、服务端的筛选培育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凝聚“政金企”合力,构建资本市场“一站式”服务枢纽,精准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一年来,相继挖掘培育出数据宝、丰茂供应链等一批重点民营上市后备企业,逐步形成“储备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培育格局。
推动构建省领导带队走访、各市州各部门协同跟进的常态化走访机制,对8家民营上市公司反映的权证办理缓慢、办公用地紧张、融资成本较高等18项具体问题逐一回应、分类办理,夯实企业发展的“基本盘”。推动辖区上市民营企业紧抓政策机遇,积极运用各类资本市场工具整合资源、优化产能,增强核心竞争力。2024年至今,2家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川恒股份、航宇科技)通过定向增发、可转债合计融资13.27亿元,3家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贵州三力、川恒股份、航宇科技)开展并购重组,3家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安达科技、中伟新材、永吉股份)增持回购再贷款接续落地。
加大资本市场政策宣传,联合上交所、省工商联等举办债券市场业务专题培训会,积极引导辖区民营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发展。推动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华创证券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积极支持辖区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2025年2月,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中伟股份获批20亿元“一带一路”创新债券,填补了我省在债券市场特定品种空白。截至2025年7月,贵州民营企业存续债券余额65亿元,占存续余额总量的3.68%,微小企业债权类存续ABS余额102.65亿元,占存续ABS总量的30.72%。
把好私募基金入口关,营造行业良好发展生态,切实发挥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满足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需求和助力企业成长的作用。联合省科技厅、省委金融办搭建私募基金与民营科技企业交流对接平台,引导我省私募基金投向民营企业,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长期投资。截至2025年7月,我省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民营企业项目数超450个、投资规模超300亿元,投向中小微企业项目220个、投资规模超375亿元。
积极争取证监会、期货交易所政策支持,结合生猪、鸡蛋、菜籽油、饲料等我省特色产业,开展面向地方政府、产业客户的业务培训,推动期货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截至2025年7月,贵州首家生猪交割库落地黔西南州贞丰县,黔玻永太等一批民营企业进入郑商所产融基地储备名单库。2025年1月至7月,推动我省落地“保险+期货”项目104单,保障现货数量超22万吨,累计承保现货价值13亿元,赔付金额超202万元,惠及农企21家次。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既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和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下一步,我局将坚决贯彻落实习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平台作用,为民营企业做优做强提供更有力的资本市场支持。
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省委金融办联系作进一步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5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原标题:《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金融助力贵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